再生稻种植现状怎样?如何“再生金”?

 admin   2025-07-16 03:55   6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文对于那些想了解再生稻种植现状怎样?如何“再生金”?和气温和基础体温的关系是的相关性题都进行详细的解,希望文章的讲解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日来,全国产粮大县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的农民正趁着晴好天气,收获成熟的一季再生稻。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复种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什么是再生米?目前种植情况如何?发展前景如何?小编走访了江西早前种植再生稻的各地。

稳粮增产

近日,在鄱阳县古仙渡镇南庄村100亩再生水稻示范基地,江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再生水稻领域专家对该基地进行生产测试和验收。结果显示,百亩再生稻高产示范地平均亩产达到9051公斤,创下全国再生稻首季高产新纪录。

“今年我种植了‘两优花精展’再生稻1000亩,第一季最高产量达到亩产1600公斤,与去年种植的‘丰粮优香1号’再生稻相比,品种有所改进。另外,今年气候更加适宜,亩产比去年增加了200公斤左右。”南昌县五阳镇朱坊村村民于小龙高兴地介绍,再生稻就是“让割下来的稻堆长出小米”。第一次收割后,通过施肥,使稻秆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长穗,在水、养分、温度、光照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即可进行第二次收割,从而实现一季两收。再生水稻省去了耕地、播种、插秧等环节,真正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每亩产量可达300至600公斤。

邵虹,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再生水稻研究。她告诉小编,因为第二季不需要耕地、育苗、移田、喷洒农药,肥料只需要第一季的五分之一,这与两季种植不同。季节。与水稻相比,每亩可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国新表示,江西是再生水稻种植较早的省份,也非常重视再生水稻的发展。江西再生稻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52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70万多亩。广泛分布于江西一季稻种植区。具有“两丰三高五省”的优势,即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节省劳动力、种子、肥料、药品和稻田。再生大米品质好、口感好、更健康。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定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典范。

2022年,江西省印发《再生水稻品种选育示范工作方案》,筛选一批再生水稻适宜品种,积极组织再生水稻专用品种选育研究和示范推广,一体化建设优质再生水稻品种。再生稻新品种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促进粮食生产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促进江西再生稻产业发展,力争两熟稻产量达到1000公斤/亩。

显着的好处

眼下,正是再生稻收获的黄金时期。走进永丰县龙岗畲族乡千亩再生水稻种植基地,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各大粮农忙着装运,田野里五谷丰登。场景。“今年我们乡已发展再生稻3000多亩,首收湿稻亩产达到1500多公斤,比往年同季亩产增产120公斤。年。”龙岗畲族乡农业技术员徐新民说。

永丰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县,但光照、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山区8个乡镇平均海拔600米以上。春末冬初,梯田阳光很少。传统种植主要是中稻+绿肥。为提高粮食单产,永丰因地制宜,通过政策扶持、基地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在南方山区发展再生稻适度规模种植。状况。

永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曾兆胜表示,今年永丰新增再生稻种植面积1万多亩,推广“晚稻良种、早稻品种”2万多个英亩。在增产的同时,稳步推进单向双倍、双倍向多倍转变,预计新增粮食5000万公斤以上,总产量突破7亿公斤大关。“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再生稻技术培训班30余期,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指导300余次,引进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效品种,聘请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作为技术总指导,科学有效地促进再生水稻种植。”曾兆胜说道。

“再生稻适应性强,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为南方省份推广复种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种植模式。”邵虹告诉小编,再生稻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土壤质量。此外,再生水稻种植模式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再生水稻种植模式的推广可以带动涉农产业的发展,如农机、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有利于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一体化发展。和第三产业;再生米全产业链的形成,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营销、销售等下游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协同推广

虽然种植再生稻有很多好处,但小编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再生稻扩产也存在不少困难。比如,江西多山区,很多农田温度、光照资源有限,无法种植双季稻。一些农民还担心早稻盈利不高、灾害风险大,不如种植一季稻可靠,因此不愿意种植二代稻。

邵虹认为,首先,再生稻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种植经验和技能。其次,再生稻的种植需要机械化程度高,需要充足的农机装备保障。第三,再生稻种植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会对种植模式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产生影响。因此,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是推动再生稻种植模式稳定发展的关键。

于小龙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谈了自己的想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再生稻生产的支持力度,出台再生稻补贴政策,落实到实际种植户,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户发展再生稻生产。同时,要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开展品种、技术、品质等协同攻关,开发再生稻专用品种,整合推广技术模式,探索品质提升路径。

宜春市靖安县雷公尖乡粮食种植大户万凯佳认为,发展再生水稻,要加快土地流转整理,充分发挥新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大型粮农、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产业联盟。有效提高种植效率,推动全产业链升级,推进集中连片规模种植。

“种植方法也需要创新。”南昌县幽兰镇青塘村种粮大户何友军首次在280亩再生稻中实施稻鸭共养模式。第一季湿粮亩产突破600公斤,二季度湿粮亩产也达到400公斤。在他看来,再生稻的产量理论上可以无限接近头季稻,并且可以不断突破亩产上限。他决心通过稻鸭共生生态种植,实现再生稻第二季湿粮亩产超过500公斤。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发展再生稻是当前南方稻区解决作物效益题,缓解粮地、经济、粮油矛盾,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米总产的重要举措希望国家进一步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再生水稻,不断筑牢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基础,让粮食‘压舱石’更加坚实。”九江市柴桑区新河镇镇长李洪亮说。

本篇文章解完了关于再生稻种植现状怎样?如何“再生金”?的这类相关话题,以及一些气温和基础体温的关系是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诸位网友。

本文地址:http://www.peopnet.com/post/17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NEXT: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