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详细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话题进行回应的题和一些疫情出现的专家有哪些相关的话题,希望对大家都有帮助!
近期,多地出现零星的COVID-19疫情,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为继发感染。如何应对群众俗称的“二阳”现象的发生?弱势群体如何得到保护?我需要再次接种COVID-19疫苗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回有关题。
“从临床观察来看,继发感染引起的肺炎和重症的比例很低,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对症治疗就足够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二次感染的症状一般比首次感染的症状轻首次感染者的症状与去年冬天感染者的症状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比如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呼吸道症状严重。继发感染者体温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这是因为去年冬天感染的人体内还有一定的抗体,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发烧、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引起的,也可能是流感、普通感冒的症状。”童朝晖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可以自行检测家里是否有抗原;如果没有的话,最好去医院的发热门诊看医生,让医生给你筛查。如果没有发烧,上呼吸道症状较轻,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治疗症状。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未接种疫苗的人群都是重症的高危人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桂强表示,未接种疫苗或加强注射的重症高危人群应继续接种。即使他们在去年底被感染,仍然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进一步降低重症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辖区内的高危人群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需要及早治疗一是抗病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其次,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一定要接受氧疗,无论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还是医院,早期氧疗都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延缓病情进展。
“如果普通人群感染了COVID-19并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病药物。”王贵强表示,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抗病药物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有明显效果。目前我国抗病药物的可及性非常好,已有6种抗病药物可供使用。
老年人、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感染COVID-19。童朝晖建议,未接种疫苗或未接受加强注射的弱势群体可以接种疫苗。另外,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COVID-19感染康复后会有后遗症吗?童朝晖分析,有些人从COVID-19感染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疲劳、失眠、焦虑等症状。这些只是COVID-19后的症状,而不是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恢复,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担心接种新冠病疫苗后时间较长,免疫力会消失。童朝晖分析说,人体主要有两种免疫机制一是体液免疫,比如接种疫苗或者感染新冠病,人体会产生抗体,称为保护性抗体;二是体液免疫。另一种是细胞免疫,是T细胞或B细胞对体内免疫的调节。人体内的抗体消失后,细胞免疫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您接种了疫苗或感染了COVID-19,体内的细胞免疫就有免疫记忆。即使抗体消失、效价下降,它们仍然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话题进行回应和疫情出现的专家有哪些的相关详细内容已解完毕,各位网友记得持续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