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知道关于三大航上半年业绩国航减亏最多,东航两家子航司仍资不抵债和疫情黄掉的航空公司是怎么回事吗?听小编为你带来解吧!
界面新闻编辑|薛冰冰
界面新闻编辑|
近期,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相继发布半年报。在经历了过去一年“史上最大亏损”、累计亏损超千亿元后,今年三航亏损明显收窄,总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70亿元。
国航在减亏方面最为成功,亏损幅度缩小了80%以上,减损近160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3450亿元。南航原本是三大航空公司中亏损最小的,今年上半年同比亏损8613亿元。净亏损降至2875亿元。
东航取代国航,成为三大航空公司中亏损最重的公司。东航同比减亏12487亿元后,净亏损仍达6249亿元,基本接近国航、南航的亏损总额。
今年以来,民航运输市场加速复苏。不过,国内上市航空公司中,只有规模较小、业务灵活的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实现了盈利,而其他多家上市航空公司尚未扭亏为盈。对于亏损原因,三大航空公司均在半年报中提到,由于航班恢复不及预期等不利因素,上半年经营亏损持续出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油价高企。
国航机队规模第一,投资亏损扭亏为盈
今年上半年,国航通过股权收购、增资扩股等方式收购了山航集团和山航股份。作为老牌地方航空公司,山航共有飞机133架。机队并入国航机队统计后,国航机队规模迅速扩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国航飞机总数达到902架,以多出5架的优势超越南航,成为机队规模最大的国内航空公司。
纳入国航体系发展后,山航集团、山航股份公司上半年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山航集团净利润为357亿元,山航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也达到421386万元。不仅如此,屡次拖累国航业绩的香港国泰航空今年上半年也大幅扭亏为盈。国航表示,报告期内,国泰航空确认投资收益1279亿元,而去年同期投资亏损423亿元。
三大航空公司中,国航航线比例最高。疫情期间,受“五个一”政策,航班大规模减少。由于供需不平衡,机“一难求”,价格飙升。相应地,其航线客公里收入也翻倍增长,从2020年的082元飙升至2022年的234元,两年时间增长了近300元。
不过,今年以来,随着航班运力的增加,过去动辄几万元的机逐渐降至千元的水平。航线“躺着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航航线收入从204元下降至077元,降幅高达6204元。
尽管机价格逐渐下降,但由于航班量和客座率的增加,国航客运收入也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国航客运收入为67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7362元,占客运总收入的比重也从776元增至1212元。
东航旗下两家航空公司仍资不抵债
国航收购山东航空后,国航、南航机队规模达到约900架飞机。东航机队规模不足800架飞机,与两者相差甚远。尽管如此,从生产经营数据来看,东航上半年的客运量、客座率、旅客公里收入等并不逊色于国航和南航。
报告期内,东航运送旅客5,194万人次,国航运送旅客5,554万人次;东航平均客座率为7,176人次,略高于国航的7,052人次。南航平均客座率最高,达到7575人次;客公里收入方面,东航0.60元,国航061元,南航056元。上半年,东航客运收入45378亿元,同比增长22648元。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东航旗下的上海航空和江苏东航相继陷入破产清算。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家航空公司不仅没有摆脱破产困境,资产负债率反而进一步上升。
数据显示,上航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为108,2023年上半年值为11276;东航江苏2022年底资产负债率为11506,今年上半年已达到11701。从业绩来看,两家航空公司的亏损明显减少。东航江苏航空亏损同比减少80%以上,上海航空亏损减少一半以上。
东航在半年报中还提到,公司作为国产C919客机的全首家用户,于5月28日正式启动C919全首架商业客运航班。7月16日,第二架C919客机也进入东航机队。8月4日起,两架C919开始“双机商业运营”,联合执行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
南航加快北京枢纽建设
据南航2023年中工作报告显示,南航上半年客运量恢复速度快于全行业11个百分点,座公里成本和航班正常率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三大航空公司。不过,南航也提到,枢纽和重点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这里的枢纽和重点市场分别指的是北京大兴枢纽和大湾区市场。
中国南方航空是北京大兴机场最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北京大兴也是南航打造“广州-北京双枢纽、南北协同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在今年中工作报告和半年报中,南航多次表示“要把高质量建设北京大兴枢纽作为一项重大专项任务来抓”。
对于南航来说,在北京建设枢纽的难度在于,一方面,大兴机场距离市中心较远,对商务旅客的吸引力明显不如首都机场,整体价水平也低于首都机场。首都机场;另一方面,大兴机场定位为航空枢纽,我国航空市场复苏滞后,航班量短期内难以增加。
南航上半年数据显示,在北京枢纽建设方面,南航恢复或新开及地区航线9条,中转比例较2019年同期提升103个百分点。
大湾区市场的主要挑战是激烈的竞争。深圳航空、国泰航空等航空公司正在重点布局。在8月中旬国泰航空媒体沟通会上,首席执行官林少波也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大湾区的投资。国泰航空“未来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中,第一是“将大湾区视为香港的延伸市场”。为落实大湾区战略,国泰航空去年7月在深圳设立大湾区总部,并表示将继续在该地区寻求增长和投资机会。
南航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加强了对大湾区的市场掌控。广深珠海汇国内出发市场份额达373%,春夏欢乐等三大主题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52%。南航表示,下半年将巩固和完善大湾区市场掌控力,增加优质干线航线数量,持续打造南航快运品牌,进一步推进整合大湾区市场、网络、产品和服务。
三大航上半年业绩国航减亏最多,东航两家子航司仍资不抵债和疫情黄掉的航空公司的话题已经一一解完毕,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