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文化业冲击,“流动”的夏天

 admin   2025-06-28 03:55   7 人阅读  0 条评论

小伙伴们都想知道一些关于“流动”的夏天和疫情对文化业冲击的题,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

文《法人》杂志全媒体编辑李云石

不一样的旅游季节

2023年8月12日,游客在新疆塔城赛里木湖景区周边游览

经过三年的COVID-19,被压抑的旅游消费热情被点燃。进入夏季,应届高考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共同构成了夏季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携程数据显示,6月9日至8月底,高考考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旅游订单逐渐增加,同比增长近一倍。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监测显示,旅游上市公司整体回升明显,近40家公司利润恢复甚至超过2020年前水平。2023年夏季旅游市场将蓬勃发展。

但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暑假,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明显井喷的背后仍存在不少隐忧。一些不具备旅行社资质的企业利用直播等新的销售形式广播公司推出“预付费”、“线路捆绑”、“零团费”、“负团费”、“游学”等,不仅吸引了消费者,也埋下了隐患。

近日,《法人》编辑通过实地走访和近距离观察,了解并客观展现了疫情三年后文化旅游市场全面复苏的真实情况,并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体系。与时俱进,保障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拿到了,排好队,准备过安检。”7月25日,在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安检口,20余名身着校服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前往甘肃参加河西走廊游学活动。经过与孩子们的一番交流,《法人》小编发现他们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期待。

COVID-19疫情三年后的第一个夏天,中国旅游市场几近“井喷”,但其背后的题却不容忽视流氓导游、假游学、旅游生态破坏等事件频发。目的地时常出现。人流的激增让景区措手不及。私自穿越无人区酿成惨剧。有专家表示,作为旅游大国,中国迫切需要正视旅游资源不足的现实,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建设,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让尴尬的道路走得更顺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很多旅游景点门一难求

7月26日,在甘肃兰州黄河风景区,小编发现等待乘坐羊皮筏漂流的游客队伍长达近百米。河上的快艇不断地随着波浪而行,河边的茶摊很难找到桌子。求。拥挤的人群中,一名导游对游客喊道“最近各个热门景点每天都挤满了游客,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拍照后立即赶往下一个景点。”肖编采访发现,山东泰山也处于饱和状态,甚至创造了历史。截至7月20日,泰山累计接待游客50295万人次,同比增加41241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13366人次,进山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大关。首次,创下全年游客进山人数最高纪录。

广西北海银滩风景区挤满了游客CFP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被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海南蔚蓝的大海上,摩托艇激起浪花,冲浪的呐喊声伴随着海浪;在陕西华山,等待缆车的队伍蜿蜒向远方。暑假期间,全国各地同时发生着如此火爆的场面。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3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及下半年趋势预测》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929亿人次,同比增加639人次。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1859亿人次,同比增长70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525亿人次,同比增长442%。从季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人次,同比增长465%;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168亿人次,同比增长869%。

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加959元。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支出198万亿元,同比增加1089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032万亿元,同比增加415元。

自驾出行方面,携程发布的《2023年夏季租车自驾出行报告》显示,今年夏季,国内租车自驾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80%,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52%。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阳告诉小编,今年上半年,旅游经济综合运行指数重回110至120的景气区间,平均两季度为114。受国内市场旅游高速稳定增长影响,我国旅游经济进入新的复苏通道。“上半年,热门线路高铁被抢购一空,热门景区车一难求,重点旅游城市一房难求,这让从业者重拾了信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考虑到“暑期”和国庆中秋假期的旺盛需求,以及供给侧和政策的积极影响,有理由对下半年旅游经济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戴斌说“今年上半年,全国游客综合满意度指数为8008,处于‘满意’区间,比上月上升032。经验表明,如果游客满意度稳定在当前阶段,居民出行意愿和消费预期将在未来一段时期保持稳定,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信心将相应提升。

多重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复苏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规范优化旅游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在线旅游监管,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恢复和扩大消费办法》,重点提出6个方面20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旅游”关键词被提及9次,包括“丰富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消费”等。“文化会展消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等五项举措。

7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苗木阳表示“今年以来,居民出行需求已经集中,出行明显增加。”首个小长假期间,出行距离和消费活动创历史新高,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入夏以来,旅游市场延续强劲复苏势头。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为积压三年的旅游消费需求打开了闸门。很少有其他业态能够像旅游业一样渗透到消费市场的各个场景,同时对供需双方的消费拉动发挥重要作用。在拉动消费的过程中,旅游不再只是狭义的“吃、住、游、购、娱”。以“旅游”为纽带,整合各消费产业、激活亿万需求的“旅游大消费时代”即将到来。

除了名胜古迹旅游热度不断上升,乡村旅游、旅游直播等各类旅游也快速复苏。8月5日,湖南益百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玉云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表示,作为乡村旅游行业的一员,今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机遇。“乡村旅游是向全国传达地域风土人情的最好方式之一。游客已经滞留了三年,乡村旅游也停滞了三年。今年,国家推出了多项旅游项目。”促销政策,我们的好时机已经到来。”何玉云解释道。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的通知》,要求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县,充分发挥县域统筹的作用。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探索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在体制机制、发展措施、产业引进、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试点先行等,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乡村旅游订单规模较2019年同期为137份。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广州、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成为最多的客源地。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热门客源。此外,停留三天以上的订单比例也比2019年增长了123%。

除了推动乡村旅游,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馆5G网络建设将基本完善,5G综合应用发展水平显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的总体目标。

近三年来,旅游直播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根据2022年数据,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5644亿元,中国在线旅游用户规模将达到542亿,表明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正在稳步增长。直播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消费群体范围广泛,主播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直播间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

8月4日,某在线旅游主播潘宇告诉小编,目前消费者特别注重文旅产品的新鲜度、体验度、互动性。虽然与传统旅游体验存在差异,但旅游直播以旅游资源、特色文化、历史遗产、民俗风情为基础,利用VR、AR、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构建了现实+虚拟+互动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消费者感受到视觉冲击带来的悬浮感,胜过千行华丽的辞藻描述,放大了旅游+科技的效果。潘宇表示“在线旅游不会影响传统旅游市场,它更像是一个预热,凭借便宜、省时的优势,让消费者提前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产生去的欲望。”到现场体验一下。”

火爆背后,仍有题亟待解决

无论何时旅行,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近期,自驾游发生多起事故。8月5日,卓语出行车友创始人王思迪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表示,自驾出行的风险包括交通风险、治安风险、健康风险和自然灾害等。“自驾游、越野驾驶、越野驾驶等活动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缺乏对自驾越野旅行的正规培训。一些旅游促销活动回避了”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自动驾驶交叉旅行的好处。收到了最基本的安全警告。”王思迪说道。

除了安全之外,旅游引发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等题也不容忽视。何玉云表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是最大的题。一些旅游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追求利益最大化,放弃了绿水青山,过度开发乡村生态资源。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短期经济效益,但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无法保证农村生态环境。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们急需高端专业人才加入乡村旅游建设。”何玉云表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主体、投资主体、从业者都是当地人。他们的观念比较保守,对旅游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追求利益时很难考虑其他因素,这会导致一些项目和产品从规划和开发阶段就存在缺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

在城市旅游过程中,资源无法满足旺季需求也是当地相关部门面临的巨大题。“今年夏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客房已经住满了,即使价格比淡季有所上涨,但供应仍然供不应求。”青海西宁一家酒店负责人7月28日告诉小编,暑假是给西宁的。富氧时期,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友人都会选择此时前往西宁旅游。配套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不仅是西宁,陕西西安、浙江杭州等旅游城市都面临着旺季资源短缺的题。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夏季游客量激增,比2019年同期增长30%,接待高峰达到3万人次。近50名游客想骑骆驼,但骆驼只有1000多头。7月18日,为防止骆驼队长途跋涉,造成环境污染,景区不得不暂停骑骆驼项目。

随着旅游业快速恢复,“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等旅游市场乱象在一些地方再度出现。一些不法商家甚至把目光瞄准了以儿童为主的游学项目。近日,山东济南某教育培训机构举办“清北有道研学营”,以结合清华北大权威资源为名,吸引了300余名孩子参观学校现场,与优秀人才交流。学生,聆听教授的讲座。但家长们发现,清华、北大的学生第一天才出现,后来就被导游和讲解员接管了。活动变成了景点参观和教练培训,与最初承诺的相差甚远。

对此,星空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密远告诉小编,游学必须与校园紧密结合。如今的“游学”似乎没有明确的形式,也没有明确的权威。它们变得更像是“校园之旅”。夏季供需极不平衡,矛盾频发。“随着旅游市场逐步复苏、留学市场逐渐升温,旅游不读书、留学机构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8月5日向小编表示,旅游市场不仅涉及景区、旅行社,还涉及交通、餐饮等多个行业。和住宿。消费者选择跟团旅游时,一定要提前确定合同内容,防止发生纠纷。陈银江表示“经营者应依法依规提供相应服务,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助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白奎

编辑曲阳

校对张博张雪慧

来源|《法人》杂志,第234期,2023年8月

看完本文,相信各位应该对“流动”的夏天和疫情对文化业冲击的具体内容有所了解了吧,欢迎广大网友持续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peopnet.com/post/16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